MAGA 官网

你的位置:ZKFair中文网 > MAGA 官网 >

一场前景未明的感情实验

发布日期:2025-01-04 17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97
    一个人的感情状态有几种?通常我们会说,单身、恋爱、结婚。前两年,国外一家社交平台,增加了一个选项:开放性关系。按照字面解释是,在平等的基础上,恋人在对方的许可下,与第三方发生甚至保持亲密关系。    看到这里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这一定是腐朽堕落的西方年轻人追求时髦的玩意儿,充分体现了这些人视感情为儿戏,不负责任的态度。    这就大错特错了,恰恰相反,一个真正相信开放性关系的人,恰恰是很负责任的人。如果你读一下贝克韦尔的《存在主义咖啡馆》,就能明白这一切了。    存在主义是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,其中,最著名的大哲学家就是法国的大师萨特。萨特对“存在”这个概念,有其独特的看法。他觉得,这个世界上,很多事情都是本质先于存在。比如,眼前的桌子,它的本质是放置东西的平台。现实中,正是人类需要一个平台放东西,才会制造出桌子来,所以,它是本质先于存在的。人却恰恰相反,我们常说,刚出生的孩子,就跟白纸一样,无所谓善恶,不知道对错,也不了解这个世界运行所需要的秩序、道德等等,它是先存在,接着才会逐渐变成某一类型的人。而且,一个人会成为怎样的人,都是他自己决定的,无论是在社会规则、其他人的要求下决定,还是自己主动做的决定。    《存在主义咖啡馆》这本书,就是一本存在主义哲学家的集体传记,萨特、海德格尔、胡塞尔、加缪、波伏娃等思想家,轮番出现。不过,你可不要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——我知道,哲学家的书,都是属于天书队伍的。大作家博尔赫斯就抱怨过,古希腊的哲学家,还挺好懂的,怎么从康德、黑格尔开始,哲学家都以令人看不懂为己任了呢——庆幸的是,贝克韦尔不是哲学家,她也没打算把书写成一本哲学专著。相反,书里充斥着各种思想家的故事和八卦。    当然,你也不要因此看轻这本书,以为它就是满足了人们的窥视欲,单纯贩卖哲学家八卦的——确实,很多看过这本书的人,会这么想。但事实上,仔细理解那些故事,都能和存在主义建立联系。    不要着急,我并没有忘记“开放性关系”的话题。这本书里的两个重要角色,萨特和波伏娃,就是这种恋爱模式最知名的代表。据说,萨特曾经向波伏娃求过婚,但波伏娃坚持反对婚姻,并希望用一纸契约,约束两个人的关系:他们彼此相爱,同时又保持身体上的自由,他们可以和另外的人发生亲密关系,唯一的条件是,彼此坦诚,不能欺骗。所以,人们后来看到,萨特会写信,向波伏娃详细报告,自己和另外一个女人亲密的诸多细节;波伏娃也会告诉萨特,自己与其他男子周旋的过程。    这样的关系,很可能会令人误会,以为他们就是耽于肉体快乐的人。恰恰相反,这段关系带给他们的痛苦一点也不比普通男女少,嫉妒并没有从两人身上消失。无论是波伏娃还是萨特,都是在妒火中,看着对方讲述与他人的快乐时光。但他们宁可忍受这些痛苦,也不愿意回到传统婚姻的轨道上来。    波伏娃厌恶传统的婚姻。她认为,女性的存在原本是自由的,正是现有的婚姻制度,把女性塑造为一个家庭妇女的本质,她们需要为家庭作出更多的牺牲。波伏娃有句名言是,女性不是天生的,而是后天被塑造成女性的。在强大的社会观念束缚下,女性甚至没有办法选择不结婚。    所以,她和萨特决定走出另一条道路,用这种开放性的关系,为人类定义另一种可能。是的,是为人类,而不仅仅是为自己。在萨特看来,其实每个人的决定,都是在为人类整体施加影响,你选择按照惯常轨道结婚,实际上也是在维护这种社会惯性。而他们,则用自己的选择,反对这种惯性。同时,在他们看来,一旦作出选择,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。所以,即便再痛苦,他们也坚持维护这种关系。这两个人的关系,几乎就是存在主义最好的一个注解。    1980年,萨特去世,几乎整整六年后,波伏娃去世,两个人最终合葬在一起。但开放性关系,并没有随着两个人的去世而终结,他们两个人的传奇,一直还在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。当然,这种选择,仍然是一种实验状态,并没有成为社会共识,但我们人类发展到今天,不就是在不同的实验中汲取教训,或者,得到进步的吗。 SourcePh"> 张恒 来源:中国青年报 ( 2018年05月22日 08 版)

Powered by ZKFair中文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